江南文化网,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 江南文化网 > 新闻

徐凤银:煤层气未来发展需要满足四个配套一体化

来源:东方财富    发布时间:2019-07-19 11:43   

尽管我国已出台系列政策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煤层气产业仍在持续奋斗,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实际发展远低于预期,特别是地面生产的表内统计年度增量平均仅5亿立方米/年左右,处于增速疲软期。我国煤层气发展缓慢的原因到底是资源问题还是技术问题还是投资问题?带着一系列问题中国发展网记者采访了我国煤层气行业的专家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副总经理徐凤银。

“煤层气勘探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政策配套、技术配套、投资配套和人员配套四个方面,煤层气未来发展需要满足四个配套一体化。”这就是记者从徐凤银口中得到的回答。

目前,经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煤层气富集和排采理论有了新认识,不同煤阶煤层气开发都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不同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建成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产业基地,为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

“持续稳定投资、确保工作量投入是煤层气健康、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徐凤银在演讲时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几个煤层气大国的开发经验给出了结论。

截至2018年底,累计钻井18000多口(其中水平井612口),建设煤层气产能90亿方/年,实现年产量53.5亿方;建成沁水、鄂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基地,产量占全国95% ,基本形成中石油、中海油(中联煤)、晋煤集团三足鼎立的局面。

徐凤银对记者介绍,目前我国煤层气赋存与排采理论实现新突破,形成中低阶煤层气“多源共生” 富集地质理论;中低阶煤多层均衡降压开发理论;长期以来,煤层气井压力传播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一直是个重大理论难题。针对气水两相流条件下地层水对产气干扰、临界解吸压力及压力传播特征,建立了煤层气藏渗流与压力耦合模型,在压力传播、流体渗流规律、及其对产气影响的理论认识方面取得突破。并根据我国煤层气地质、工程特点,创新形成了煤层气勘探开发7大技术系列。还建立了煤层气标准规范技术体系,新区煤层气业务取得新进展,建立起系统的煤层气实验检验中心。国内最全面、最专业、最先进的煤层气综合实验检测中心已建成,2011年通过国家认证委评审,取得国家计量认证资质,下设吸附/解吸、钻井、压裂、渗流四个专业实验室,具备开展50大类共200余项实验分析能力。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9个大型聚煤盆地仅有沁水和鄂尔多斯盆地实现规模开发,而且截止2018年,沁水、鄂东两大基地已建产能规模约90亿方/年,产能到位率仅为59.4%,日产量低于500方的井数占总生产井数的56%,以及从事煤层气业务人员减少,研究力量不足等现状,徐凤银指出,与以上几个煤层气开发大国相比,我国煤层气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资源总体探明率低,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已开发区低产井占比大,产能到位率低;缺乏信心和动力,总体投资力度明显不够。

同时,煤层气产业存在低煤阶煤层气高效开发技术、已开发区增产和提高采收率技术、深部煤层气及煤系地层天然气综合开发技术等技术壁垒还未突破。

目前,国内煤层气产业总体进展缓慢。徐凤银指表示,原因主要是煤层气排采理论和技术本身仍面临极大的挑战性。所以,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甜点区高效预测理论与技术、提高单井产量理论与技术、深部煤层气及煤系地层天然气开发理论与技术、已开发区稳产和增产技术、煤层气田智能信息技术、探索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等方面来展开。

中国的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受地质条件复杂和适应性技术不到位的影响,目前总体产量较低。从全国能源消费趋势来看,2018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创5年来新高,占比7.8%,达到2808亿方(年增422亿方),国内产量1603亿方,净进口量达1205亿方,对外依存度大幅增加。煤层气产业需求和政策扶持短期内不会改变,煤层气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针对中国复杂的煤层气地质和资源条件,现有煤层气开发理论和技术在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整体开发效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徐凤银认为,下一步应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煤层气开发工作,加强以排采为核心的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和高效开发的目的。同时,加大新疆、内蒙、南方等外围区块的勘探开发力度,全力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