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陈涛镇:研资源之墨绘产业新卷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11-14 21:42 阅读量:14411
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陈涛镇,是一片承载着峥嵘岁月的红色热土。如今,这里正以“青春赴使命、信仰铸忠魂”的精神为墨,以“沉睡资源激活+名企资源赋能+乡贤资源润色”的三重笔触,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挥毫泼彩,绘就一幅产业兴、集体强、百姓富的生动图景。
唤醒“沉睡资产”,荒芜之地生金吐芳
近年来,盐城市陈涛镇以“唤醒沉睡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为初心,通过实施“一村一策”“点石成金”策略,推动19个村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昔日沉寂的角落正奏响生机盎然的田园新曲。
在新滩村,一座承载过朗朗书声的闲置校舍,如今蜕变为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早已签约的电子元件加工企业即将入驻,不仅每年为村集体注入18万元活水,更让40余位村民实现了“出门进厂、持家增收”的梦想。
七顷村的闲置土地上,“滨海县犬只留检所”悄然落成;五层村的闲置校舍里,“陈涛粉丝孵化基地”孕育新生,推动传统粉丝产业实现从2000余吨提升至4000余吨,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
再看六联村的田野上,村“两委”通过开展“团队耕种”模式,在五百亩土地上书写集体增收的新故事;条洋、郭集等村则化身“田园红娘”,为种植大户搭桥铺路,辅以镇农业公司电商平台的支持,让各村“土特产”通过云端走向全国。仅服务费和电商代销提成两项,村集体年增收超15万元。
此外,该镇还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对2000余亩废沟塘进行系统整治,发展生态水产养殖,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10万元,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目前,全镇1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0万元,其中两个村达100万元以上。
链接名企资源,绿色发展赋能生香
为打破“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壁垒,陈涛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为种养殖大户与知名企业“牵线搭桥”。截至目前,该镇成功牵手中储粮、中农发、大地集团、温氏养殖、山东郯润肉制品等名企资源。本土农副产品搭乘“大品牌”的快车后,在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与龙头企业的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在种植领域,与中储粮、中农发合作年收购粮食5万吨,占全镇总产65%,稳稳托起农民的“丰收梦”;与江苏苏乐种业等公司联手,高标准建设3400亩种业基地、万亩水稻育秧基地,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和水稻机插秧苗钵,助力四方乡邻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在畜禽养殖产业领域,陈涛镇依托本地生态养殖基地,与大地集团、温氏养殖深度携手,在先进养殖技术和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赋能下,实现苗仔、防疫、饲料、回收全程护航,推动养殖产业链全面升级,10家合作基地年出栏优质生猪4.7万头;与山东郯润肉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实现订单养殖白羽肉鸡220万羽;与盐城市春海餐饮有限公司以及南京、上海等水产品市场签订长期供货合作协议,则让17家水产养殖户的泥鳅、青鱼等游向更广阔的市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面对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环保课题,陈涛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携手县农旅集团,以“政府补贴+养殖户自筹”的创新模式,建设标准化发酵池,定期清运到种植户等方法,对养殖粪污实行综合治理,构建起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链条,推进养殖产业与碧水蓝天和谐共生。
汇聚乡贤力量,涓涓细流润泽桑梓
乡情动人心,深情盼归巢。这几年,陈涛镇以“红色乡情、红色记忆、红色使命”为纽带,通过一场场乡贤座谈会、一封封传情家书、一次次实地走访,诚邀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技术人才、退休干部等乡贤回归,让他们手中的资金、技术、人脉汇集成滋养家乡的涓涓细流。
远在浙江宁波创办新材料企业的吴延贵、吴延洲兄弟响应乡情召唤,毅然将事业重心回迁,投资亿元创办新壹洲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值近亿元。同时投资5000万元建成法诗隆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吸纳200余当地村民就业。如今,这两颗工业新星已成长为该镇工业支柱企业和体育用品产业领航企业之一。
此外,友渔村唐子健、李章华等乡贤,慷慨解囊120余万元,先后为家乡修建道路、亮化绿化、改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设施等;陈涛村的陈兆祥心系红色根脉,一次性捐款2万元为陈涛烈士殉难处进行修缮;盐路村的周进捐款12万元,为村里建设亮化工程,陆体兵创办集体农场的同时,还组建农技服务队,踏遍田垄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乡贤们为家乡带回的不仅是资金、技术和市场,更有先进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从“沉睡资源”的焕然新生,到“环保协同”的绿色实践,从“名企护航”的挂靠发展,再到“乡贤反哺”的温情汇聚,陈涛镇正以“资源聚合”的强大势能,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