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观音”将回家“省亲”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5-09-18 08:50 阅读量:12254
高53厘米,整尊观音头戴高冠,冠上饰化佛,身佩璎珞,左臂撑岩,右臂置膝,左腿下垂,右腿上曲足踏岩石,安坐于山岩之上,身旁石上置一净瓶,身后一圆轮状大背光,浑圆精美,边缘装饰火焰纹,仿佛岩前有潺潺流水,观音目观水中月影——这是68年前出土于浙江金华万佛塔地宫的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也叫作“水月观音”,是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9月26日,金华市博物馆将举办重磅展览“万相重光——浙江佛教艺术千年大观”,主角之一就是回家“省亲”一个月的“水月观音”。这是时隔15年后,“水月观音”原件再次回乡展出。
1956年底,某驻金部队在万佛塔遗址上选址建造部队医院,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塔基下的地宫。据悉,塔基呈六角形,中心有方形石板,从石板的破洞往里看,可以看到内有文物。为此,金华有关部门立即电报通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1957年1月1日下午,万佛塔地宫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王士伦主持,直至次日凌晨结束。
经文物专家细致发掘,万佛塔地宫内共出土了经幢、坐像、立像、千佛、铜龙、铜马、金塔、铜镜、禅砖、铜盒、石刻、石座等35种类别的183件珍贵文物。
由于当时金华不具备保存文物的条件,所有出土文物由浙江省博物馆保管。1959年,“水月观音”作为其中最精美的一件文物,从浙江省博物馆调入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悉,金华万佛塔的发掘及其出土文物的保护利用,为研究浙江古代佛教遗存和吴越国时期佛教文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