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网,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 江南文化网 > 江南

记者手记:“带针上阵”的大夫,为何让人感动?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7-29 10:02   

仇晶

发现武大夫的故事,其实是个偶然。

7月25日,笔者前往兵团十二师一〇四团,原意是去探访刚建成不久的山东援建兵团十二师国医堂。可在与医院患者聊天的过程中,武华清大夫和兵团职工们的故事渐渐引起笔者的注意,一张一直保存在患者手机中武大夫扎着针为患者治疗的照片更让笔者为之动容。

照片上的武大夫背对镜头垂头为患者治疗,而他的后脖颈上明晃晃扎着一排银针。原来,由于需要长时间低头为患者诊治,治疗的患者一多,每到下午,武大夫总是很难抬头,还伴有眩晕等不适症状。有一次难受得狠了,为了不耽误工作,武大夫就“带针”上阵,而这一幕也感动了在场的人,有患者悄悄拍下这幅画面保存起来,才让笔者有机会得知此事。

一张照片背后,是医者的敬业和辛苦,也有患者对医者的理解和心疼。一场深厚的医患情,一段温暖的鲁兵情,就这样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更让笔者触动的地方在于,这个故事里,主角不仅是武华清,还有这些可爱的兵团群众。物理学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在武大夫和兵团群众的身上,笔者却感受到,情感的作用也可以是相互的。

采访时,记者随处能够感受到兵团职工们对于武大夫的深厚感情。

自从得知武大夫援疆工作即将到期的消息,许多老病号借着巩固治疗的机会再来看看他,跟他们的武大夫聊聊天。

59岁的钟先生说:“他要是回潍坊去了,今年过年我就去‘撵’(意为跟着)他去。”

54岁的陆大姐说:“我们全家都是找武大夫看病,这样好的医生,真的要走吗?”

60岁的郭伦清说:“昨天晚上还梦见我们把武大夫给留下,一下儿就把我给乐醒了。”

……

还有不少早已经结束治疗的患者,常常带着一点赶集买的瓜果,或是自家蒸的馍馍,或是亲手烧的菜,来看望武大夫。这些质朴的心意,一直温暖着他的心。武华清曾说:“患者的认可,使我的精神上更丰富、更满足。”

武大夫即将回到山东,他带来了精湛医术,留下了医疗技术,带走了成百上千患者的感激和祝福,在他看来,援疆此行的收获远远多于付出。泰山天山根连根,鲁疆人民心连心,越来越多像武华清大夫一样的山东支边人,自愿投身于边疆热土,他们不辞辛劳地在这片土地上奉献,除去理想,难道不也是因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值得他们的热爱吗。

碧蓝的晴空下,国医堂北侧外墙上山东援疆兵团的标志熠熠生辉,其上是两幅描绘泰山与天山景象的画卷,旁边两行红彤彤的大字正是山东援疆干部与兵团百姓鱼水关系的写照:勇做泰山挑山工,争当天山军垦兵。泰山天山根连根,鲁兵人民心连心。

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后来人,延续着武大夫带来的感动,也延续着鲁兵情深的故事……